省公安厅通报典型网络诈骗犯罪作案手法及防范攻略
本报记者夏修露实习生胡昭月
昨(17)日召开的四川公安“夏安·净网2018”专项行动新闻通气会上,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梳理通报了6种典型网络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法,并有针对性地发布了防范攻略,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陷阱1升级“网银密码器”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向全国各地的银行客户发送电子密码器、网银U盾升级的虚假短信息,诱骗客户进入克隆的虚假银行网站,进行网银密码器升级的相关操作,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利用木马程序,窃取客户的网上银行账户名及密码,再通过网上银行将客户账户上的资金转走。
警方提示
银行发布相关通知仅通过客服号码,其他号码皆为诈骗。接到此类短信时,一定要致电或当面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不要登录短信中提及的网站进行操作。
陷阱2网络兼职交纳保证金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发布假的网络购物网页,如果网民联系,骗子往往要求客户先将商品预付款、托运费等汇入指定账户实施诈骗;发布高薪招聘网络兼职,然后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通过发布特价机票诱骗网民进入钓鱼网站,购买机票并支付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
网上购物、购机票应采取第三方支付方式,不要直接汇钱或者转账给商家,防止被骗;寻找兼职工作,一定要通过有信誉的专业兼职网站,并对兼职信息加以甄别,万不可被“超高时薪”“躺着也赚钱”之类有噱头的广告词蒙蔽双眼。同时,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在网站上填写姓名、手机号、QQ号以及关联到淘宝、支付宝网银的邮箱用户名信息。对自己的银行网银账户要多加关注,最好通过银行开通短信提醒的功能,确保自己能第一时间掌握资金变动信息。
陷阱3“淘宝员工”打来电话
作案手法:受害人在淘宝网上购物,支付不久后即接到陌生人的电话,问是不是买了某商品。得到受害人确认以后,骗子谎称之前订单因银行系统故障、支付宝升级或U盾升级等原因未成功支付,需要重新支付,诱骗受害人访问内含木马病毒的伪装链接,远程帮助事主控制电脑进行支付,并要求事主提供账户手机验证码,从而实现用事主账户内存款购买大额虚拟商品后再销赃转换现金。
警方提示
银行网站控件、U盾、支付宝等大型正规支付平台,不会因为系统升级导致支付失败;对于自称是淘宝客服、支付宝客服的用户,需要与正宗的客服电话进行联系并确认;在网上对任何人都不能透露自己的支付宝、银行密码及其关联的短信认证信息。
陷阱4“微信好友”要求打款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通过在QQ群等公众场所放置带有木马病毒的文件,诱使网民下载打开。盗取QQ密码后,犯罪分子调取被盗QQ的聊天记录,分析关系密切且可能存在经济往来的好友,确定目标后,将该好友在被盗QQ中删除,同时伪造一个与该好友头像、空间等一模一样的QQ号码加入到被盗QQ中。在被盗QQ真实使用者下线后,犯罪分子就开始以各种名义借钱或冒充老板、领导要求打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