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四川法制报社

首 页
每日头条
审判天地
自贡要闻
检察风采
高层声音
警界纵横
依法治市
司法之窗
视频播报
法治基层行
平安自贡
盐都法学
队伍建设
政法调研
区县视窗
政法文化
以案说法
图片播报
县(区)导航大安区 | 自流井区 | 贡井区 | 沿滩区 | 荣县 | 富顺县 编辑QQ:404975047
您当前的位置:bet365app中文  >  政法文化  >  随笔感悟
散文《太行山上偶遇红旗渠人》
www.sh-sharehappy.com 】 【 2018-07-23 16:05:43 】 【来源: bet365app中文 】

  河南林州市的林虑山是太行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上有个“U”字形的豁口,叫鲁班豁。它形状独特,是太行山上的天然景观,也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
  
  我和朋友们要攀登的就是林虑山的鲁班豁。
  
  同其他地方的太行山一样,林虑山山势陡峭、危峰兀立,宛如利剑插在大地,它肃穆奇绝、雄奇瑰丽,容易让人想起诞生在太行山上的精卫填海等美丽传说。山下,著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蜿蜒而过,汩汩的流水滋润着林州的万亩田野。山上树木葳蕤、遮天蔽日,给巍巍太行增添了一份秀美。在树荫和巨大岩石中蜿蜒的山路是过去生活在太行山深处的山民与外界的必要通道,也是计划经济时期,当地供销社成员挑起扁担,为生活条件艰难的山民送盐送货的唯一通道。时至今日,沧海桑田,通往太行山的交通已经明显改善,山区村民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鲁班豁山路保留了原样,成为了解当年艰难生活和艰苦奋斗创业的“扁担精神”的重要场地,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光、体验。
  
  从山麓往山顶上攀登,还未走到山腰,我们一行人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喝了口水,在路边找了块山石,我们就地坐下来,小憩了一阵。正当大家仰望直插云霄的鲁班豁豁顶,犹豫是否继续攀登的时候,两位面庞菱角分明、身穿蓝布衣服、脚穿运动鞋的老大爷从不远处健步向我们走来了。他们是住在山下的村民,攀登鲁班豁,是为了锻炼身体。我不禁站起身来,躬身向老人打听上山的路况。征得他们同意之后,我离开同伴,迈开脚步,兴致勃勃地和两位年逾七十的老人结伴而行,向更崎岖的山顶前行。
  
  一路上,尽管风景绝佳,但山路狭窄、陡峭,叫人不敢把注意力放在刀削斧劈,如冷峻威仪面孔的山崖,目光也不敢流连崖壁下连片丛生,像水彩画般凝重的茂林。
  
  攀爬中,高个子老人回头问我,“参观红旗渠没有?”
  
  我点头示意,如实回答,“已经看了,很震撼。”
  
  矮个子老人望着远方,语气平缓地讲,“我们都是当年的修建者啊。”
  
  我暗暗一惊,脑子里刚略过“水上长城”红旗渠的宏伟,没想到此刻与我同行的竟是其中的建设者。当年打钎的叮当声,放炮的轰隆声,“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豪迈宣誓声像太行山上呼啸的山风响在了耳畔,心里的敬意油然而生。
  
  两位老人补充道,他们是红旗渠支渠的建设者。主渠建设时,他们年幼,没有参与。
  
  我问老人,“当年参加修渠时多大岁数?”
  
  矮个子老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十五。高个子低头看了地面,想了一下,说,十四。
  
  十四岁!十五岁!懵懂无知、阳光灿烂的年纪,最美好的年华竟然和峰峦迭嶂上的艰苦危险工程联系在了一起。转眼一想,那也应该在意料之中。资料显示:当年参与建设红旗渠的往往是一家老少齐上阵,不少小学生放学后都要捡一些石头放在修渠工地,以幼小的身躯参与一度被称为“引漳入林工程”的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受伤者既有成年人,也有未成年人。牺牲的英雄中,最小的一位年仅十七。
  
  “粮食够吃不?”对于这个话题我很好奇。
  
  “咋可能够吃?”矮个子老人一边吭哧吭哧地行走,一边回答,“刚开始的时候,每天仅补助二两粮食。那么繁重的劳动,那点粮食怎么可能够?”
  
  “那怎么办?”我小心翼翼地问。
  
  “挖野菜”,高个子老人接过来了话题,“那时候,野菜充饥是争取填饱肚子的唯一办法。”
  
  “条件那么艰难,修红旗渠都是自愿的吗?”我问出了埋在心中很久的疑问。
  
  “不修的话,只能渴死!与其那样,还不如老少爷们齐上阵,改变常年缺水的问题”,矮个子老人斩钉截铁地说。
  
  “你们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从天蒙蒙亮,一直干到下午太阳落坡”,高个子老人回答道,声亮如洪钟,充满了豪情。
  
  一起前行了二十来分钟,两位老人依旧精力饱满,丝毫不见一点疲惫。我虽然比他们年轻近三十岁,却再次累得口干舌燥、双腿发软、浑身无力。在一棵大树旁,我喘着粗气,停了下来,挥手向老人道别后,一屁股坐了下来,继续休息。
  
  老人硬朗的身影在窄窄的山路上越早越远,越来越高,似乎就要直抵白云深处、蓝天深处。这时,山腰密林中,隐隐传来游客呼喊的回声,那是呼朋唤友,加油鼓劲的声音。仰望鲁班豁豁口,一只雄鹰正展翅翱翔,盘旋在豁口天空,让人感觉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正萦绕在太行山山上。
  
  红旗渠犹在,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虽然今天它发挥的作用已经无法与当年相比,但渠头大股的清流依旧源源不断地涌来,哺育着林州的万物生灵。它像一座丰碑伫立在太行山顶,向后人讲述着它的荣光和功绩,激励着后人思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作者:伍平(沿滩区沿滩区人民检察院 )

编辑:周子游
点此返回bet365app中文首页
相关新闻
· 随笔散文《学会忘记和珍惜》   2018-04-09 09:24:54
· 随笔散文 《待雪》   2017-02-26 21:27:48
bet365app中文简介 | 版权声明 | 投稿须知 | 联系电话:(0813)2300356
蜀ICP备18018994号-1 bet365app中文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地址: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交通路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