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法院援彝干警内心独白
“坚决打赢凉山州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为凉山州全面脱贫贡献力量,不胜不归!”出发前的誓词还在脑海中回荡,转眼间,已经在凉山州美姑县候播乃拖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参与禁毒防艾工作一个多礼拜了。
在这里,我目睹了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弯弯的脊背,发白的头发,黑瘦而略带点泥土的面庞,一个个农民的形象逐渐呈现于眼前。在荒芜的土地和强烈的日光下,劳碌、耕作,企盼收获,日出日落,年复一年,永无休止。此时此刻,这一切还在继续着,今年的收成会怎样,是否风调雨顺,面对上天,他们是如此无助,所能做的只能是企盼。
他们是物质和交通的缺乏者,由于土质和技术的原因,这里的蔬菜瓜果都得去城里运,“运输通道”是一条随时伴随着滑坡、时不时还有河水阻拦的几十公里的“烂路”,而这条“烂路”是他们通往城里的必经之路。来时的路上,我沿着他们这条必经之路前行,这条路歪歪斜斜盘旋于深山之上,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如有机会,我希望能见证其蜕变。
他们是信息和知识闭塞者,因为通讯落后,他们极少接触网络,甚至在有的地方根本无法接收到信号。他们的家里也没有电视,自然这里的大部分人不会去关心时事。收成和生计,才是最实际的话题。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发展,物质多么繁华,于他们都是如此遥远,科技文明带来的成果他们注定无法享受。而与物质上的贫困相比,精神上的贫瘠似乎更加可怕。
他们是思想和精神的匮乏者,妇女喜欢围坐在空地上晒太阳,旁边依偎着几个可爱但略带黝黑的娃娃,男人没事就喜欢坐在一起喝酒,闲聊些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乡间俚语透着对外界的无知。
但是,我也在这里看到了希望,他们有自己的担当。约达,是村上唯一的幼儿园老师,刚过二十岁,他说他学的是会计,在成都读的大学,我好奇问,“成都这样的大城市环境好、机遇多、工资也高,为什么你不在成都上班呢?”他笑着对我说,“大城市再好也没有家乡美,阿普、阿达都在村里工作,这里有我的 ‘根’,我要回来为他们做点事情。”
同时,他们真诚、质朴,怀有满腔热情。每来到一户村民家中,他们都会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款待”我们,两盆香喷喷的“坨坨肉”和鸡肉,外加上热腾腾的酸菜汤和煮土豆,殊不知这将近花了他们大半月的家庭收入,他们是如此热情好客,如此善良淳朴。
最关键的,他们有最清澈和明亮的未来。沿着盘山公路前行的路上,不时都会有村民驻足围观,小孩子们背着背篓,勾着背慢慢爬山,他们双眼清澈透亮,闪烁着对知识和美好生活地憧憬。在他们地期盼下,今天,这块四川西南部的穷乡僻壤,我来了,带着自贡法院、富顺法院的重托来了,带着满腔的热情和不竭的动力来了。我相信,借我们三年时光,定会不断满足凉山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幸福的人间天堂。(姚宗成 四川法制报记者 郭建民) |